热门搜索

登录/注册后,可享受:
分享你的作品
评论你的想法
收藏海量灵感
登录
查看: 3087|回复: 1

[文艺随笔] 中国画用笔散探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主题

1

回帖

1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13-1-28 14: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您可以登陆查看更多高清作品图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林语堂说过:中国画是中国文化之花。傅抱石说过: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黄宾虹说过: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中无所见。综之,中国画以中国文化为根抵;要之,笔墨文化最能反映民族性。

    鲁迅说:中国画文化根抵全在道教。(按:拙见以为"全在道家")衡诸实际,大体如此。李泽厚说:儒道互捕。旨哉斯言。

    作为中国文化的视觉造型语言体现的中国画,其根抵是中国儒道文化,其核心是中国人的生活态度与审美乐趣,其窍要则在毛笔性能与纸绢色墨材料性质之运用。

    可以说,毛笔与纸绢色墨的"物性"最能体现中国人的传统"心性"。中国文化的"文心"就在此心物之间。(本人曾向饶宗颐先生求证中国文化学术之要在于"天人内外心物"六字,饶先生以为然)而笔之用则显为迹与象,中国画之时代、流派、地域与个人风貌赖以生焉。是知,笔与墨,非中国画之根本,而实为中国画之窍要。


    日人平冈武夫教授曾说:"中国文化就是汉字的文化"(见钱存训《书于竹帛》之《上海版新序》)。粗知中国文化,则不能不及于中国文字,而中国文字之离不开笔墨,犹人足之不能废乎屐履。若中国文字之书于竹帛不离刀笔,而后有书写,精专而有书法,由是书与画不可分。我因此说,欲细知中国文化,必深究于中国人之心性(哲学)与物性(器物)。

    中国文化,由蒙昧渐文明,由粗入精,由刚入柔,由野而文。概中国古代,先有刀笔而后有毛笔,刀笔所为称契,毛笔所为称书,先秦泛称书契。以愚之见,中国文化自野蛮始,而后至刚健(秦汉北朝隋唐时代),再后至柔(宋元明时代),终至于弱(清代)。毛笔也是自粗至精,自硬入柔,此谓发展,又谓进化。画称唐宋,刚柔并济也,宋元而后,文心尚阴柔,画法崇水墨,文心之玩"玄""理"与物性之尚柔、细,能事毕矣。

    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画文化至宋而弱至清而衰。此说是亦不尽是。我以为中国文化至宋而为一转折,转阳刚而为阴柔也。然以道家观点视之,则"守柔曰强"(《老子?五十二章》),这并不是中国文化的末世。若谓中国文化根抵全在道教(家),那么,由宋而弱至清而积弱又至民国而复元之史实证之,则"物极必反"说颇有可信处。道家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老子、三十章》)理想的状态正在于柔弱,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三章》)从文化史考察,老子之言恰与史合。社会的动荡、衰落,不仅没有泯灭这个民族及其文化,而是由此而蕴酿激荡出了新生的中国画新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19 10:20
  • 签到天数: 95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46

    主题

    5285

    回帖

    1001

    积分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01

    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3-1-31 17: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极闲斋主人) 的帖子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中国工笔画网 ( 粤ICP备12059885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