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可以登陆查看更多高清作品图片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庐山高》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利用对比更加强烈而清晰地传达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旨,再用衬托利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最后用整幅画作为烘托来表现自己的已经所在。正是用这些方法照应出自己想表达的意境。观其山水画,人们可以领略到作者的心情,如痴如醉之时,甚至自己仿佛就是作画之人,将画中之情尽收心底。观景在人耳目,感情沁人心脾。 他所表达的庐山思想境界是那么的超凡脱俗,那么的含蓄空灵,让人心向往之。
正是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使画中所能够表现出来的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山水画的意境在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
总之,人们的审美活动是以情感为中介的综合统一,审美情感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对它的认识和把握存在着"雅"和"俗"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但就其本质即追求审美和谐而言,它们是同一的,且是人类共有的.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艺术语言的普遍性解读方式给"雅俗共赏"提供了希望,这是文化传统选择性作用的结果。中国画在整体效果上表现为两种审美倾向:“写实”造型与“形式”造型,一定意义上同构成中国画的传统,互相渗透,各时期又有各自的侧重,总体元以前倾向于写实性绘画,画面突出的是客观物象的视觉真实性;元以后,转向形式造型,突出了线条,色彩等形式间的关系,产生一种视觉上强烈造型感受,并借以强化审美情感的表现性。宋画与元画最大的差异就是它开始以形式本身来构造画面情绪的表现,但并没有背离宋画的写实性造型,没有完全走入“形式高于造型”的趣味中。明四家绘画在继承元的基础上,中山石树木的用笔用墨都具有较强的书写性,与从属“物象之逼真描绘”的宋画相比,他的物象已开始就有某种程度上的抽象与符号化,但他们在整体境界上依然非常相似,明画对形势造型的追求是宏观上形式因素的整体组合,而不是对笔墨细节的刻意追求,在物象的形式安排与结构处理上仍然强调自然的真实,与宋画俱有一种共通共融性。一定角度上,明画以其造型中的形式化告别了宋画显得“刻画”的写实经验,但明人并没完全背离宋人。对宋画进行了简化,显得放逸空灵,但依然保留着宋画“严谨”风范,整体上的真实感。没草率迹象,更无“逸笔草草”的轻松与游戏感。而沈周作为一个分水岭,当宋代绘画在元受到毁灭性打击后,在沈周手中得到又一次的振兴。
沈周作为个案研究,其风格流变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及审美意识走向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其对于今天中国画的发展趋向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或许,今天,在绘画的多元化发展中,从沈周的绘画中也还可生发出新的意蕴,使现代中国画富有更丰沛的内涵。
而中国绘画主要讲究的是意境美。意境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气与势的营造,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置换,心与物的交融。 中国画的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我们根据沈周的《庐山高》来感受一下沈周的审美意境和表现意境的特色。 |
|